本报北京2月1日电中国科学院两项最新科研成果,“高精度双权值突触神经元计算机—CASSANN—Ⅱ”和“高速二值HOPFIELD网络神经计算机”日前通过鉴定,它标志着我国“半导体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半导体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是“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神经网络的硬件化实现”的继续,它的完成将较大地提高神经网络的速度、精度和规模。专家认为,“高精度双权值突触神经元计算机—CASSANN—Ⅱ”项目是以双权值突触为基础的16位浮点神经计算机,在一次运算中可实现具有1024个神经元512K个双权值突触的神经网络规模,它首次提出了双权值突触结构通用模型,并用硬件加以实现,属国际首创。专家指出,王守觉院士等科学家“研制出高速计算HOPFIELD全联接反馈网络多次迭代的专用神经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最高模拟速度每秒1.28亿次连接)、结果显示直观等特点。
据悉,该专题研究已成功地将“八五”科技攻关成果CASSANDRA—1小型神经计算机实现大规模集成化、小型化、体积仅为原机的1/15。在实用于语音识别和自动化中,苏州大学用该所的神经计算机开发出以苏州虎丘旅游景点为背景的语言控制服务机器人系统,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机器人动作。此技术也非常适用于教学以及实际模拟识别。专家称,半导体神经网络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包括了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该技术及其应用,将对我国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将为微电子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市场。